到了宝宝6个月左右,仅吃母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,因而需要从这个时候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。但是添加辅食也并不是“随便添加”的,而是根据不同月龄宝宝发育的特点,分阶段进行科学喂养。
《营养师妈妈的辅食日志》一书中,根据不同月龄宝宝的发育特点,把辅食添加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,分别是:
6-7个月:吞咽期;
7-8个月:蠕嚼期;
9-11个月:细嚼期;
12-18个月:咀嚼期。
接下来就按这个维度,说说不同月龄(相应的不同时期)宝宝的喂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。
吞咽期
▶ 宝宝月龄:6-7个月
▶ 喂养特点:6个月后的宝宝,仅靠母乳已经无法满足全部营养供给了,因而这时候要给宝宝加辅食,约补充10%的营养;但由于这个月龄的宝宝刚开始萌牙,宝宝对辅食基本是整吞整咽。
▶ 适合的辅食:米粉、果泥、菜泥等。
▶ 如何添加:
① 刚添加辅食,婴儿强化铁的米粉 是最合适的辅食;
② 可以将其中的一次奶转变为辅食,从1次/天、1勺/次的量开始添加,逐渐到2次/天,让宝宝适应,然后再逐渐添加果泥、菜泥等。
▶ 注意事项:
① 刚添加米粉不宜太多,一次一平勺(指的是没冲泡之前的干米粉)为宜,然后加入40-50ml的水,调和到稀糊状,就可以喂给宝宝吃了;
② 添加辅食1个月后,就可以变成2次/天了,并且要逐渐 增加辅食的种类,辅食质地 也要逐渐变得浓稠;
③ 给宝宝喂完辅食后,宝宝还想吃母乳或配方奶,是可以喂的;
④ 给宝宝添加水果泥和蔬菜泥,要注意致敏性强的食物(如芒果)的摄入量,建议每种水果和蔬菜都要给宝宝连续添加三天,来观察宝宝是否有过敏的情况。
蠕嚼期
▶ 宝宝月龄:7-8个月
▶ 喂养特点:这个阶段的宝宝会 开始用舌头弄碎食物,而且有些宝宝已经开始长牙了,宝宝的消化能力也在逐渐增强;因而在制作辅食时,要适当增稠。
▶ 适合的辅食:碎菜末、稠粥、碎面条、颗粒面、肉泥等。
▶ 如何添加:
每天辅食的次数为2次,可以选择上午、下午,逐渐增加辅食的种类,辅食的营养占比已经占到了30%,每天喂奶次数为4-6次。
▶ 注意事项:
① 逐渐增加辅食种类的同时,要注意换着花样、搭配着给宝宝吃,不要长时间只吃一种辅食;
② 注意观察宝宝的过敏、消化情况,这时候的宝宝可以吃的辅食种类变多,需要观察宝宝的过敏情况、消化情况等,比如看宝宝是否起红疹、观察排便情况等;然后要根据况及时调整,严重时要及时带宝宝就医。
细嚼期
▶ 宝宝月龄:9-11个月
▶ 喂养特点:这个月龄段的宝宝营养迅速增加,大多牙齿已经长出来了,咀嚼能力 明显提升,进入细嚼期;同时 消化能力 也大大的提升,这时应该逐渐给宝宝吃些固体食物(如手指食物),进一步锻炼宝宝的咀嚼和吞咽能力。
▶ 适合的辅食:碎块儿块的食物、手指食物等为主。
▶ 如何添加:
从这个阶段起,宝宝的辅食就变成3次了,而且辅食的量也在增加,大约占到60%-70%,婴儿家长要注意宝宝辅食的营养搭配。
▶ 注意事项:
① 做成手指食物,让宝宝自拿着吃,这一阶段宝宝的辅食可以是完整的固体食物,比如蒸熟的土豆、地瓜等,但是要给宝宝切成小块,让宝宝拿着慢慢咀嚼,而家长一定要在旁边注意看护,避免宝宝被食物卡住,容易发生异物卡喉的食物如花生米,豆类等。
② 注意给宝宝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,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了对站立、走路的探索,因此骨骼会快速发育,对钙质的需求也相应增加;所以在饮食上要多吃含钙质丰富的食物,如奶制品、豆制品等,同时也要注意多种维生素的适度补充。
咀嚼期
▶ 宝宝月龄:1-1.5岁
▶ 喂养特点:1岁以上的宝宝已经告别婴儿期,成为了幼儿,宝宝发育的营养全部来自一日三餐了,因而要养成一日三餐的好习惯了。
▶ 适合的辅食:基本大人常吃的食物,宝宝都可以吃了。
▶ 如何添加:和大人同步的一日三餐,可以在两餐之间加餐吃,如酸奶、水果等;这时宝宝的食物,种类已经与大人相差无几,但营养选择要更讲究些,辅食补充营养约占到75%,尽量多种食物搭配吃,保证营养密度。
▶ 注意事项:
① 避免宝宝出现偏食、挑食情况,这一阶段的宝宝由于已经接触了大部分食物,有了自己的饮食偏好,因此容易出现厌食、偏食的情况,家长要注意调整辅食的多样性,让宝宝始终存在新鲜感,激发宝宝想吃的欲望;
② 给宝宝断奶时,要过渡好,大部分宝妈会选择在这一阶段给宝宝断奶,断奶前要提前帮宝宝适应配方奶,同时搭配辅食喂养,帮助宝宝尽快适应;
③ 锻炼宝宝自己用勺子吃饭,以便更好的锻炼宝宝的协调能力,促进脑发育。
宝宝喂养不是千篇一律的,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“喂养模式”,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特点,因此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,分阶段科学的喂养,这样才能让宝宝生长发育的更好。
欢迎关注「京妈说」,学习更多专业实用又接地气的母婴育儿知识,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要给京妈点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哦。